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对我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及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进行了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一)办学基本条件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系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承担全省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普通中等医学教育;1984年升格为河南卫生职工学院,1993年增挂河南职工医学院牌子,承担成人专科医学教育;200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同意开始招收普通专科学生,承担普通专科医学教育任务。2013年5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河南卫生职工学院的基础上,设置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在教育部备案。
学校目前拥有两个校区,南校区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8号。学校拥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规划建设为三级综合医院,目前一期建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学校是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等十几个省部级培训基地。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立项建设学校。先后荣获省直机关“五好党委”、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称号;在全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连续八年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
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30年的医学专科教育,学校探索形成了“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适应城乡基层卫生工作需要,与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河南的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学校将人才培养与河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校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凝练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学校精神。面向未来,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致力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医学高等院校,将学校建成卫生人才培养、卫生改革发展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围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财政拨款
学校办学经费方面,2015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3766.32万元,事业收入4367.46万元,学杂费收入4368.34万元,其他收入2739.91万元;2016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603.22万元,事业收入4700万元,学杂费收入4665.21万元,其他收入1978.9万元;2017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909.33万元,事业收入5708.42万元,学杂费收入5165.39万元,其他收入1732.991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中,社会人员培训类,2015年600万元,2016年415万元,2017年110万元。
(二)校舍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74841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35407平方米,运动场(室外)面积30615平方米。学校校舍面积总计357428.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00642.4平方米,包含教室23108平方米、图书馆7755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67790.4平方米、体育馆198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4920平方米。
(三)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学校建有基础实验室、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137个。教学用计算机1903台,公共机房计算机610台。网络多媒体教室6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015∽2017年分别为6014.3万元,7281.63万元,8110.17万元。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目前,学校已建成新型网络中心机房,形成主干网出口310兆、楼宇互联千兆、桌面接入百兆的网路布局,无线Wifi已覆盖师生主要学习生活区域。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系统专网”、“一卡通专网”和“财务专网”。通过防火墙、流控设备、VPN以及WEB安全设备,使校园网络以及应用服务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两年来,学校改扩建多媒体教室30间,顺利搭建了精品录播资源服务器及Sakai网络学习空间。目前已建成系统平台16个,有2个在持续建设中。这些系统平台涵盖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中心集成系统(ODI)、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正方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统一门户系统、网站群系统、人事系统、邮件系统、学生心理测评系统、校情分析系统、网络学习空间、单独招生系统、录播系统等。
三、双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结构
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通过培养、招聘、引进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充实,特别是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开业后,教师数量、机构和整体水平都有大幅的提升。现有专任教师596名(含附属医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29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329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
近年来,学校坚持“外引内培”,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自2014∽2017年,共招聘和引进青年教师63人(含博士3人),扶持6人攻读博士研究生,21人攻读在职硕士。通过校内公开遴选等方式,从管理等岗位调整18人充实专任教师队伍。聘任9名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为特聘,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与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教授、特聘教授人数达到9人。聘请南昆士兰大学UUNZ学院陈金明博士、澳大利亚全科医学院院士、全科医学院考试委员会委员蔡伟华博士为客座教授。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促进校院(企)深度合作和人才流动,加强“双师”队伍培养,学校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办法”、“双向兼职、双岗互聘”制度等,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的专业课由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中级以上职称、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双师担任;药学专业聘请来自药品企业的兼职教师;学校对任课教师采取集中或分散方式,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派出专任教师到行(企)业培训交流,实现学校与行(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互通互用。目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与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等骨干专业,从自身优势出发,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以培养学生的“三能力一提高”(即岗位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积极构建“双证融通、加强实训”的培养体系,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培训融入日常教学,对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增加了毕业实习前和毕业实习后的实践技能培训,为毕业生就业和参加后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顺应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国家对“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新生入学起,每年度将“健康素养”纳入临床专业学生的素质考核,加大预防医学的课时比例和实习时长。
护理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先后与周口市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开展了“1+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三年高职教育一年半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一年半在医院进行职业技能课学习、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进行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重症医学、麻醉、康复、肿瘤等专科护士,2016年开始为空军部队定向培养护理士官专门人才,在该培养模式下,医院和学校签订用人合同,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单位的需求,达到专学专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施“岗位见习-仿真实训-真实训练-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进校的第1学期开始,每学期都有1周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岗位见习。第2学年开始学习职业技能课《临床检验基础》,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各种核心技能的仿真训练、到医院进行真实训练。第3学年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实施这种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识岗-练岗-顶岗”这一连续而不断提升的实践训练过程,既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校内教学与岗位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
药学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与河南润弘制药有限公司、永和制药有限公司、华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以“校内实训、校企联合培养、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药学工作任务为载体,编写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考核体系;注重教学改革,提倡问题式、学导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校附属医院共同创建能力递进式“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临床岗位需要实施项目教学,将三年学习分成“基础能力阶段”、“专项技能阶段”和“综合技能阶段”,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式上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省人民医院医技医学部主任史大鹏为特聘教授,直接指导专业建设,校院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了教学内容、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核方式,确定了核磁技师班的培养方案,联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有效的改革,学校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护理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2016年药学、临床医学专业新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护理专业作为全国护理示范实训基地,顺利通过评估检查并由省教育厅上报教育部,连续六届蝉联河南省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护理(老年护理)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连续两届蝉联全国医学检验技术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2017年获全国医学检验技术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连续两届获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二)课程体系
学校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适应基层医疗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应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改革探索,适时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逐步适应和满足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改善基层医疗现状,服务人民群众。学校以适应实际岗位服务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医疗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参照行业职业标准,构建和形成了以医疗技术应用为主,符合培养目标和行业要求,符合专业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公共必修课、职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公共选修课)。
学校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在教材选定上,学校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教材为主,同时结合专科学生特点,尽量选择适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教材,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运行。学校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
(三)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的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实习岗位名额分配机制;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致力于构建与理论教学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目前,我校实践教学形成了“畅通实习渠道、搭建实习平台、强化职业素养”的实习工作思路;摸索总结出“统排集中实习、就业顶岗实习、自主分散实习”的三种实习安排模式;基地资源建设实现了“覆盖省内18个地市、覆盖省内医学本科院校附属医院、覆盖省内全部三级甲等医院”的三个覆盖;持续推进“经费到位、时间到位,计划到位、管理到位”的四位一体的实习工作体系建设,通过严密组织、科学引导、流程监控的实习全过程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截止目前,我校共与60家实习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其中二、三级甲等医院50家。近5年来,学校实习经费年均支出299.43万元,年均安排学生3200余人,年均使用实习基地54家。2016年,在我校实习基地安排9个专业实习学生共2616人,支出专项实习经费235.44万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6700个,校外实践教学总学时达到489715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含校企合作)达到60余家,并在不断发展中。
(四)校企合作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制定并出台了校院(企)合作相关管理及运行制度、附属医院管理办法等。学校积极持续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与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长期开展有专科护士订单培养班。2016年,学校作为河南省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护理专业)试点院校,录取批次为专科提前批。目前,学校每学年开展订单式教学班有4个,规模有200余人。另外,学校还与张仲景大药房有限公司、永和制药有限公司(郑州)、福瑞堂河南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师资互兼互聘、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评价等,有力推动了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互通互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新机制,构建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除在国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亦积极探索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途径,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2017年6月,学校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签署了教学科研及文化合作协议,与帕伦西亚护理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对外合作交流,为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拓展就业渠道、提供留学机会搭建好平台。
五、学生发展
(一)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积极宣传相关职鉴政策,组织学生报名,安排校内外专业教师对考生做了专业理论培训和实操讲解,毕业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育婴师证、美容师证、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2015年1984个,2016年1840个,2017年1703个。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每年为学生举办学校供需见面会、系供需见面会和专场供需见面会三个层面会,同时通过网络推送招聘信息。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2015年2722人,2016年2556人,2017年1719人。针对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发现就业岗位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专业相关度,达到82.41%(含很相关、比较相关),情况较好;就业工作现状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对工作现状总的满意度达到74.58%(含很满意和满意)。另外,2017年我校参加专升本报名人数为1135人,顺利被本科学校录取773人,专升本录取率68.11%。
(三)创新创业情况
为积极响应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文件《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加强有关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为有意参加培训的学生完善各项设施和创造有利条件》的通知要求,我校联合各系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广大同学参与GYB培训,努力扩大该培训在学生中的作用与影响。根据省人社厅培训要求,2016∽2017学年开设38个班,每班60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设30个班,每班60人,在各系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系统学习,学员们有了创业的意识和思维,对将来就业、创业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了自身素质,对促进参训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我校学生在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在“一点公益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项目选拔赛中,我校医学系的《“传承国粹,振兴中华”---云飞养生》和医学技术系的《乐晗智能拐杖》两支创业团队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展示了我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风采。2017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我校共有1132个项目团队注册报名,90个项目推荐进入省赛,位居河南赛区第四。其中,《定时器插座》、《乐晗智能拐杖》和《爱心社》3个项目均获得三等奖,学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开设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等22个专业(方向)。学校针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把提升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能力,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活力的强劲动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学校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范地整合专业资源,择优确立特色专业及骨干专业;以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为契机,狠抓特色专业建设,以示范建设专业为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同时学校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积极增设新专业。我校护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护理实训基地获批全国护理示范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完善并落实好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二)技术服务情况
多年来,学校注重发挥“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中心”等机构优势和功能,对行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先后开展了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培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涵盖手术室、院感、消毒、护管、急诊急救等),累计培训卫生系统人员数十万人次,为我校对外宣传赢得了良好口碑,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2016年河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在我校顺利开班。截至目前,我校已举办7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6000余人。2017年开展河南省专科护理培训教育培训项目,截止目前共培训2325人。
2004年经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成立了“河南职工医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后更名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鉴定所能鉴定的职业有:美容师、育婴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等4个职业。自成立至今,共开展培训鉴定39397人次。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