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大孟镇王万岭移民新村,刚刚收获了第一季庄稼的移民乡亲们喜气洋洋,田里播下的新苗长势喜人。
乡亲们刚刚迁来半年,他们的老家在淅川县金河镇王万岭村。王万岭村地处偏远山区,十年前还是有名的穷村,缺水、缺电、少路,被形象地称为“山青水不秀”。
2002年,我院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由一名院领导带队,抽调6名得力人员,组成三支“三个代表”工作队,分驻淅川县金河镇茶亭村、王万岭村、后河村。工作队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有关项目,帮助村里建水窖,架电网,修路。一年中,队员们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工作,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村民改进乡风习俗,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
为配合“南水北调”的国家战略,王万岭村32户、143名村民举家北迁,为我省南水北调移民工作“四年移民,两年完成”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十年来,尤其是移民后,我院“三个代表”工作队始终牵挂着乡亲们。
6月10日上午,我院党委书记王力带领当年的驻村队员,赴中牟县大孟镇王万岭移民新村看望慰问乡亲们。在“三个代表”工作队回访驻村移民座谈会上,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回顾了十年前一起奋斗的情景,老年人激动落泪,年轻人流露着憧憬和期待。村支部书记王洪军介绍了移民后的土地分配、稳定等工作,展望了郑汴一体化形势下“发展基础与村民要求相结合,发展现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前景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养殖、加工、编织等项目。王力书记等表示,学院将积极协调合作项目,接受村医学习进修,尽力支持王万岭村的发展,祝愿乡亲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生活越来越好!
随后,王力书记和工作队员一行看望了贫困家庭,送去夏被、食油等慰问品,向村小学43名孩子赠送了学习用品,向村卫生室赠送了药品,参观了村容村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移民的土地分配到位,道路、水利设施“双配套”到位,两层新居错落有致,村小学、卫生室崭新整洁,邻里和睦和谐、安居乐业,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我院“三下乡”第一分队在王万岭村进行了义诊和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