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网入口 校园地图
 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系部专业  科研外事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思想政治  精神文明  办事大厅  信息服务  附属医院 

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做与众不同的事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0-17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3日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罗琳医学院因大隅良典在20世纪90年代所做关于细胞自噬的“杰出实验”而将此奖项授予他。

据美联社10月3日报道,卡罗琳医学院说,细胞自噬遭破坏与帕金森症、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

卡罗琳医学院在其赞词中说,尽管这一概念为人所知已超过50年,但是,“只有在大隅良典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改变范式的研究后,其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根本重要性才得到承认”。

另据日本共同社10月3日报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现年71岁,为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在电话中对本社记者说:“我深感荣幸。”

报道称,大隅良典是第25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第4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

细胞自噬通过降解细胞中反常或不必要的蛋白质扮演着管家角色。它也是一种自体消化过程,细胞通过分解自身蛋白质、以之为新能量来源来适应饥饿。

大隅良典于1988年通过电子显微镜,使用一种酵母细胞首次观察到细胞自噬过程。他发现了细胞是如何在一个囊泡中降解自身成分并重新利用这些成分作为能量的。

报道称,大隅良典出生于日本福冈市,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最末。他曾就读于东京大学,结束了一项博士课程,后来前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研究。在洛克菲勒大学,他对芽殖酵母细胞产生了兴趣。

后来,他回到日本,在东京大学开始研究芽殖酵母细胞,并于1988年成功观察到了自噬过程。

大隅良典的发现还推动了对负责自噬的基因的研究。他的团队对确认18种对酵母自噬至关重要的特殊基因中的大多数基因作出了贡献。

《西日本新闻》网站10月3日报道称,“我不喜欢跟人竞争,我没有自信能赢。”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这样形容自己。听上去不像是科学家说的话,但这句话反映出的精髓就在于“做与众不同的事”。

报道称,从高中时代起就喜欢做化学实验的大隅,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彻头彻尾乖僻的家伙。他父亲是九州大学工学系教授。正因为父亲在九州大学,所以他就去了东京大学,选择了工学以外的学科。1988年,他当上东京大学的副教授后有了自己的研究室,但他扔掉了在那之前研究的课题,转而钻研酵母细胞的分解机制。

“在大家都做的领域不是要争第一就是要快出成绩,但我对此不感兴趣。我喜欢观察谁都没有见过的现象。”大隅先生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独自一人面对显微镜,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他发现了细胞的自噬现象。

上一条:H7N9禽流感疫情上升势头已经得到遏制

下一条:全球首例!比利时白血病未成年获准接受安乐死

Copyright © 2017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  豫ICP备1600515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