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网入口 校园地图
 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系部专业  科研外事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思想政治  精神文明  办事大厅  信息服务  附属医院 

美科学家发现慢性炎症或可致癌机制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2-11-16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近日,刊登在《癌症细胞》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促进炎症的物质,在处于高水平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白血病。

虽然,人们知道诸如晒伤等慢性炎症有时候可能导致癌症,但是一直不清楚其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癌症医院(OSUCCC-James)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白血病―― 一种罕见的而且常常致命的癌症。

通常,人体内释放白细胞介素15能刺激天然“杀手”细胞――破坏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增殖。但是,当白细胞介素15在体内长期以高数量存在的时候――诸如在慢性炎症期间――它可能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的特定免疫细胞变成癌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白细胞介素15与正常的大颗粒淋巴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时,会提升细胞内部的致癌蛋白质的水平。高致癌蛋白质水平反过来会带来染色体不稳定和额外的基因突变,还会激活一个称为DNA甲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关闭一批基因,包括通常会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基因。

与此同时,这组科研人员还开发出了针对这种白血病的疗法。他们研究出了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脂质体剂型,它能关闭致癌路径,有可能治愈这种恶性疾病。实验中,接受这种脂质体硼替佐米治疗的白血病小鼠在130天里表现出了100%的存活率,而对照组的动物在60~80天里表现出了100%的死亡率。并且这一疗法在动物模型中没有表现出可辨别的副作用。

上一条:2013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3名美德科学家

下一条:英国科学家利用卵巢干细胞培育出卵子

Copyright © 2017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  豫ICP备1600515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272号